许多公众号运营者勤勉更新,却始终无法突破涨粉瓶颈。问题往往不在于不够努力,而在于踩中了致命的误区。避开以下3个误区,你的内容才能真正获得算法的推荐和用户的青睐。
误区一:自我视角,而非用户视角(“自嗨”式内容)
这是最常见、最致命的误区。内容完全从“我想说什么”出发,而不是“用户想听什么”。
表现:
文章是公司新闻、领导讲话、产品介绍的集合。
使用大量内部术语和行业黑话,用户看不懂。
标题平淡无奇,无法引起点击欲望(如:《关于XX产品的若干说明》)。
解决方案:切换到用户视角
深度挖掘用户痛点:用户有什么烦恼?他们关心什么?他们搜索什么关键词?使用微信指数、5118等工具辅助分析。
提供价值:问自己,用户看完你的文章能获得什么?是学到了知识、解决了问题、获得了优惠,还是愉悦了心情?
说人话: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写作。把复杂的概念用比喻、案例拆解清楚。
误区二:忽视标题与封面(“酒深也怕巷子深”)
在公众号订阅号信息流里,标题和封面图决定了80%的打开率。内容再好,如果没人点开,一切归零。
表现:
标题过于平淡,缺乏吸引力。
封面图模糊、不相关、毫无设计感。
每次推送的封面风格不统一,无法形成品牌识别。
解决方案:精心打磨“门面”
清晰美观:使用高清、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。
突出重点:加上简短有力的文字说明。
统一风格:形成固定的模板(如:统一色调、字体、logo位置),让用户一眼就能在信息流中认出你。
标题技巧:采用数字(《3个技巧...》)、疑问(《为什么你总是...》)、悬念(《大多数人不知道的...》)、痛点(《还在为XX烦恼?》)等公式。
封面设计:
AB测试:对重要文章,可以准备2-3个标题和封面,在小范围内测试,选择打开率更高的组合。
误区三:缺乏内容规划与互动(“漫无目的”式更新)
没有清晰的规划,想到什么发什么,并且发完就结束,从不与读者互动。
表现:
内容主题杂乱无章,今天发美食,明天发财经,无法给用户一个明确的关注理由。
更新频率随缘,有时日更,有时月更。
从不回复评论区留言,让用户感觉是在对空气说话。
解决方案:建立内容矩阵与运营闭环
回复评论:认真回复每条精选评论,甚至可以将精彩的评论发展成新内容。
打造社群:将铁杆读者引入微信社群,提供更多价值,增强归属感。
发起话题:在文章末尾发起互动话题,引导用户留言。
定位与规划:明确公众号的核心定位是什么,围绕定位规划栏目化内容。例如:每周一“干货分享”、周三“案例解析”、周五“福利放送”。
稳定更新:建立固定的更新频率(如每周二、四晚8点),培养用户的阅读习惯。
积极互动:
总结:
公众号涨粉的本质是价值吸引。避开“自嗨”、重视“门面”、坚持“规划与互动”,其实就是回归到内容运营的本质:为特定的人群,持续提供他们需要的价值。当你真正做到这一点,涨粉便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。
目前有0 条留言